白兔班 毛樂予媽媽 - 邵靜霞
火爆的三歲半
老二出生的第一個月,我請鄰居一位媽媽幫忙照顧樂予,因為她的孩子從小跟樂予常一起玩,跟樂予很熟,心想應該沒有什麼問題。媬姆幫他安排很多與鄰居孩子互動的機會,可是卻頻頻出問題。常常會與其他孩子發生口角與肢體衝突,情緒也很不穩定,不是哭鬧就是生氣,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,有問題發生時只會哭著找媬姆,不知道如何自己解決。在家中也是常鬧彆扭,洗手時不小心一點水滴到袖口就生氣,吵著要換衣服。領口有標籤的衣服,也會讓他不舒服;一點點的不如意就會引他大發雷霆。到爺爺奶奶家,教他要打招呼也不理會,爺爺奶奶認為我們太寵他。不論是用轉移注意力、溫和地引導方式,總是沒用,他的堅持度非常高,常惹得我們火冒三丈。
終於,我們還是決定讓他去上幼稚園,期望能有一點點改善。我們禱告祈求,能找到一所適合樂予的學校跟老師。一學期下來,他的改變,竟大大超過我們所預期。首先,學校用一週的時間逐漸拉長孩子在園的時間,來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,孩子不但不會排斥上學,反而很有興緻。第一個月,老師告訴我們,孩子到陌生的環境會很緊張,回到家好好讓他睡一大覺!回家不要問孩子在學校做些什麼,只要抱抱他,告訴他:寶貝我好想你哦!週末放假前,老師也會叮嚀我們,不要讓孩子玩得太累,作息還是要照平常一般。這讓我們覺得老師真的很了解、重視孩子們的身心需求與適應。
對於孩子的分離焦慮,我比較不太擔心,因為樂予在這方面比較獨立,加上老師又很有智慧地採取漸進的方式。我其實比較擔心他跟其他小朋友的相處;因此,開學前幾天,我就跟老師提及,他容易與人發生口角與肢體衝突的問題,老師卻跟我說:這個年齡的孩子,有這些現象,是「很正常」。原本我覺得自己的孩子很不正常、很擔心的。過了幾個星期,我找機會詢問老師,孩子在學校跟同學的相處情況,她只是用很平和的口氣告訴我,孩子的確有些彆扭的行為,但她也看出那是因為樂予其實是個容易緊張的孩子,慢慢來,給孩子時間調適。聽了之後,我很佩服老師的專業、耐心,也很感動老師對孩子的接納。
〝神氣〞的改變
大概過了兩個月,樂予在家裏的行為開始有些改變。有一次洗完手,不小心一點水滴到袖口,我想他大概又要生氣吵著換衣服,但他竟然跟我說:「一點點溼又沒關係,對不對?」上廁所也都自己來,如廁後自己洗手、擦手;以前這些事都要我陪著他做的。每天接他放學時,在車上他會開心地哼著學校學的歌謠,雖然唱得不是很完整。洗澡時,他搶著自己脫衣服,一開始雖然不熟練,但他會很有耐心地自己一件一件地脫完,然後跟我說:「很神氣吧!」碰到比較厚的衣服,會跟我說:「媽媽,這件太厚了,你幫我好不好?」沒多久,他又拉著我,要我看他摺衣服、摺襪子球。「很神氣吧!」「對啊!寶貝你真的很神氣!」上幼稚園之前,我們曾經教他自己穿脫,他常常遇到困難就說不會、不願更進一步嚐試。但現在,他變得主動、積極去學習自理生活常規;碰到挫折,也比較會自己設法解決或尋求幫助,不會動不動就大吼大叫。吃飯、收拾玩具,也不會拖拖拉拉,動作很快,然後得意地跟我說:「媽媽你看,我吃完了!」「媽媽你看,我收得乾乾淨淨了!」對於孩子良好的表現,在接他放學時,老師還會當著樂予的面向我具體稱讚他,今天他很神氣地做了些什麼。
下午回到家後,我常常需要先哄弟弟睡覺,只要先跟他溝通,他會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地在遊戲間玩,等我從房間哄完弟弟出來。最近到鄰居家找朋友玩,鄰居媽媽說:樂予情緒明顯變得比較穩定?!週末到爺爺奶奶家吃飯,他會主動打招呼;以前他很討厭跟人家搭同一部電梯,現在搭電梯時遇到陌生人還會主動說:你好!
最近,他又熱衷於玩樂高跟勞作,一個下午,常常自己專注於玩樂高,也會跟我要些紙和膠帶,或路上撿些石頭、樹枝自己創造一些看似奇奇怪怪的東西,然後跟我說:這是雪人娃娃、這是鱷魚。後來我才發現,學校教室也貼著一些小朋友作品,跟他家裏做的好像有些類似,只是他自己又加以改造。
當初看著愛德招生簡章上寫的教育目標:培養幼兒主動、積極、和諧的人格發展。激發幼兒創造、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重視幼兒個別差異輔導,培養有愛有德教師。這是我們心目中所期望孩子成長的目標。不過有些幼稚園往往為了招生,簡章上寫的是一回事,實際上做的又是另外一套。但短短一個學期,我發現愛德簡章上寫的不只是廣告標語而已,而是愛德努力去落實的教育方式,而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具體地改善了。知識的灌輸是容易的,但心靈及行為的改變是高難度的。雖然沒有坊間標榜的才藝、全美語,但是我們真的覺得孩子健全的人格培育、學習興趣的培養,才是最重要。心裏真的很感謝園方及老師的用心、耐心及專業。也感謝上帝讓我們找到一所適合樂予的幼稚園。